併購風吹至銀行業 興業安聯首要目標

報導:張潔瑩

(吉隆坡26日訊)國內市場併購風吹,經濟分析師認為本地銀行極力尋求拓展,或已在國內外“搜括”潛在併購對象。

國內的興業資本(RHBCAP,1066, 主要板金融)和安聯金融集團(AFG,2488,主要板金融)最有可能出現在最新併購名單中。

實際上,市場早在2週前即已傳出馬銀行(MAYBANK,1155,主要板金融)擬併購僑豐控股(OSK,5053,主要板金融)。

換言之,即使此案仍無下文,銀行股項已再度成為此番熱潮的領頭先鋒之一。

黃氏星展維克斯證券研究分析師指出,經濟轉型規劃方案下,政府冀將本地銀行打造為區域領先業者,屆時料刺激市場開放,業者為拓展將進行併購,擴大規模競爭。

她解釋,興業資本和安聯金融集團分別在大型和小型資本銀行中,在芸芸業者中定位獨特。

公積金局減持

“前者在大型資本組別中估值最低,后者專注本地市場、並且擁有特別的成長策略,從併購角度來看,兩者皆成垂涎目標。”

該行認為,公積金局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興業資本,將提升后者股項估值和流動,故成為大型銀行中最值得收購的目標。

“興業銀行旗下Easy概念分行和特別分銷網分得杯羹,為該行旗下另一重要價值。”

安聯金融集團雖傳出任何與併購相關傳言,但分析師認為,該行純本地運作的業務成長方針,也可成為欲專攻利基市場業者的目標。

儘管如此,即使上述兩間銀行進行併購,以興業資本為例,外資進駐的可能性仍偏高,料不會出現06年聯昌銀行吞併南方銀行的“浪潮”。

打造區域領先者

隨著政府冀將本地銀行打造為區域領先業者,在海外擁有業務且在資本市場表現突出的國內銀行,地位將獲突顯。

黃氏星展證券研究分析師相信,銀行還是國家吸引投資的主要管道,嘗試進軍海外市場或已進軍的銀行,更是提供誘人的價值主張。

截至今年首9個月,本地銀行拓展至海外的業務,已從去年全年15%,增長至20%。

大馬銀行為衝出海外,紛紛通過協合作用的收購或合作計劃進軍快速增長的印尼和中國市場。

分析師在報告以聯昌集團為例,目前該行在印尼、泰國、新加坡和中國均有業務,並剛剛在柬埔寨獲全面服務銀行執照、聯營進軍越南股票經紀市場。

其他銀行亦陸續加入海外市場,就連規模最小的艾芬(AFFIN,5185,主要板金融),亦于今年4月宣佈收購印尼依納柏達納銀行(PT Bank Ina Perdana)。

豐隆購國貿路仍長

本地銀行領域活動從今年初開始即表現活絡,最受關注的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要板金融)收購國貿資本(EONCAP,5266,主要板金融)案,一時三刻不會有結果。

黃氏星展維克斯證券研究分析師認為,收購案已“鬧上法庭”,下一次聆訊會是明年2月7日和28日,距離完成收購仍需一段時日。

儘管國貿資本維持營業額增長動力,惟短期仍缺乏利好,該行建議目標價格維持在7.30令吉,與豐隆獻購價處相同水平。

“即使交易最后以失敗告終,國貿資本股價亦將盤整回基本價值7.05令吉。”

收購案完成遙遙無期,豐隆亦未停下腳步,同時已繼續尋求拓展區域市場,成都銀行即是公司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大“傑作”。

豐隆07年入股成都銀行后,后者業務貢獻幅度三倍增長,2010財年貢獻1億4400萬令吉凈利,佔總數12%。

以此強勁增長表現,分析師預計成都業務的貢獻幅度,會在未來3年內擴大至每年至少20%。

豐隆成功收購國貿后,銀行資產總值將一舉超越興業資本,成為本地第四大銀行,排在馬銀行、聯昌銀行和大眾銀行之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