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官企股权·创造大企業

纳吉加速开放门户迎接外资

作者/本刊梁志华 Dec 07, 2009 04:05:10 pm

【本刊梁志华撰述】继首相纳吉的美国之旅后,马来西亚政府预期将加速对官联公司(GLCs)的改革行动,通过减持股权(Divestment)与创造大规模上市公司两大方向,来吸引外资对官联公司的兴趣,并可借此为联邦政府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以舒缓联邦政府目前面对的财政压力。
纳吉(左图)在上个月官访美国之际,曾与美国基金经理会面。据悉,美国基金经理向纳吉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即纳吉政府有必要减持对官联公司的股权,把更多的股票流放到公开市场,才能吸引外资的兴趣。同时,纳吉在稍后也对媒体表示,我国需要创造更大规模的上市企业,如明讯(Maxis),以便吸引外资对马来西亚的目光。

从纳吉政府在过去几个月来的一连串动作,包括开放部分服务领域与资本市场(即上市公司)的土著股权固打制、放宽产业与金融领域的外资管制措施、将外资在本地金融领域(除了商业银行)的持股顶限上调等来看,显然纳吉政府已准备迎接外资的到来。

房产与建筑业官联公司打头阵

有消息指出,纳吉政府的新一波官联公司减持股权与整合行动,将从政府投资臂膀旗下的房地产与建筑公司开始。由于政府料将保持对高度敏感领域,如汽车工业、媒体业的掌控权;同时,房地产与建筑领域在这轮财政刺激配套中受惠最大,也是最快感受到经济复苏的领域,因此,最容易吸引到外资的目光。

在减持股权方面,政府投资臂膀之一——国库控股(Khazanah)旗下的房地产与建筑公司料将打头阵,率先释放部分股权。国库控股旗下的主要房地产与建筑公司包括马友乃德集团(UEM Group)与其子公司马友乃德建筑(UEM Builders)和马友乃德置地(UEM Land),布城控股(Putrajaya Holdings),Opus国际(Opus International Group)等。

这些建筑与房地产公司在纳吉政府积极鼓吹的马来西亚依斯干达(Iskandar Malaysia),以及第九马来西亚计划和经济刺激配套下的发展计划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因此,料能吸引外资加股的兴趣。

股票流通量低不受外资青睐

外资对投资马来西亚公司的兴趣不佳,主要原因是因为马股的股票流通量低,而主要的蓝筹股都是政府控制的官联公司。由于政府长期控制大批股权,使得外资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这些公司的股权非常少。

纳吉政府主要通过政府投资臂膀,控制多家官联上市公司。这些官联公司都是马来西亚交易所内的王牌股项。据资料显示,虽然官联公司的数量,仅占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的5%,但是,这些官联公司的市值,占整个股市总市值高达三分之一的比重。

根据德意志银行在10月杪的一份研究报告资料,包括国库控股(Khazanah)、国民投资公司(PNB)、国家石油(Petronas)、退休基金(KWAP)、武装部队基金(LTAT)以及财政部在内的政府机关,大约掌控了马股28.4%的股票份额。

如果把雇员公积金局(EPF)也纳入计算之中,政府在马股内所持有的股权将高达39.4%。这还不包括其他如朝圣基金(LTH)、Valuecap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官联基金公司。这基本上是导致马股股票流通量低的原因。【点击:马股流通量低外资却步 官联公司股权左出右进】

黄氏星展投行(Hwang DBS Vickers)在12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马股在这波始于今年三月,推动全球股市涨潮的全球资本流动热潮中,表现落后区域股市的背后主要原因,是因为外资对马股兴趣缺缺,因此外资纷纷跳过马股,把资金流向其他区域股市。

该报告还指出,外资对马股的兴趣欠奉欠捧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马股的市场规模小,市值只有2870亿美元(因为缺乏大规模市值的上市公司),以及股票流通速度非常低,只有39%(在区域股市内垫底),表现比其他区域股市来得差劲,导致国际基金经理,尤其是大型的基金边缘化马股。【点击:资金热潮席卷全球独漏马股 投资魅力欠捧不受外资青睐】

一般相信,如果政府能够把更多的官联公司股权流放到公开市场,这将有助于提高外资投资者对官联公司的购兴。德意志银行在其研究报告就指出,要解决股市流通量偏低的问题,可从政府投资臂膀下手,让这些官联投资机构把手中持有的官联公司部分股权释放出来,将有助于改善股市流通量的情况。

以国库控股为例,虽然国库控股在摩根士丹利亚太指数(MSCI)中马股成份股的持股比率只有8%,不过,这家政府投资臂膀手中所持有马股内的王牌蓝筹股,如国家能源(Tenaga Nasional)、亚通(Axiata)等。如果国库控股愿意把手中这些官联公司的部分股权释放出来,绝对可以大幅改善股市流通量。

实际上,这并非纳吉政府首次推动减持官联公司股权的行动。早在今年9月,在纳吉“呼吁政府投资臂膀减持官联公司股权”下,三家官联公司陆续出现场外股权脱售交易(Off-market transaction),包括马来西亚机场控股有限公司(Malaysia Airports Holdings Bhd)、联昌国际集团(CIMB)以及马来西亚邮政公司(PosMalaysia)。【点击:官联公司纷纷抛售股权 股权争夺战即将展开!】

政府可大幅削减赤字

另一方面,纳吉政府积极推动减持官联公司的股权,也是为了替政府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这对财务拮据的纳吉政府来说非常重要。自政府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推动两项总额高达670亿元的经济刺激配套后,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从4.8%飙升到7.6%的水平。

为了要确保经济稳健复苏,纳吉政府不能过早收回财政宽松政策,但是,另一边厢,政府也要顾及高企的财政赤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纳吉政府在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上陷入困境。

外资证券行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在上周就表示,纳吉政府可以通过减持官联公司的股权来筹集大批资金,舒缓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该证券行估计,政府可以从官联公司的股权脱售行动中,获得马币150亿至250亿元之间的资金,这足以将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降低至3%的水平,比政府本身的 5.6%目标水平还要低。

创造大规模市值企业

除了减持股权,另一个能够吸引外资的方法,就是通过创造大规模市值的上市企业(Big market Capitalisation)。其中,政府投资臂膀——国民投资公司(PNB)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可能率先进行大合并计划,来带动着一波的官联公司整合浪潮。

国民投资公司一早就传出,有意将旗下三家产业公司,即岛屿(Island & Peninsular Bhd),伯打灵花园(Petaling Garden Bhd)及彩虹企业(Pelangi Bhd)进行合并,创造出一家营业额超过马币13亿元的产业巨人。这将是继国民投资公司合并旗下种植业务,创造出市值高达马币545亿元的森那美之后的另一杰作。

在这之后,市场更传出,国民投资公司不断累积实达建筑(SP SETIA)与马星集团(Mah Sing)股权的背后目的,是为了将这两家本地大型产业公司并入整个产业整合行动,通过实达建筑或马星集团作为上市工具,在马来西亚交易所创造出一家全马最大规模的产业公司。目前,国民投资公司持有实达建筑近三分之一的股权,并拥有马星集团8.44%的股权。

虽然英文财经周刊《The Edge》在最新一期(784期)的一项报告中引述消息,否定了国民投资公司将把实达建筑与马星集团纳入整个产业公司大整合行动之中,不过,国民投资公司整合旗下三家产业公司的行动看来势在必行。

让国家石油与联邦土地局上市

除了整合官联公司,包括巴克莱资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外资都认为,如果纳吉政府可以把国家石油(Petronas)或联邦土地局(Felda)推上市,将可以吸引大规模外资的兴趣。

其中,国家石油是唯一入选《财星五百大企业》(Fortune 500)的马来西亚公司,在2009年排名第80,并且是全球第八大最赚钱的企业,在亚洲最赚钱的企业排名中名列三甲。截至目前为止,国油的年收入达755亿美元,总资产高达1109亿美元。 【点击:国油或向政治任命低头 纳吉逐步收编经济资源】

根据IPE.com在今年1月30日撰写的一份马来西亚区报告中指出,以15倍的本益比来计算,国油的市值估计高达2070亿美元(马币9126亿元)。这几乎等于整个马来西亚股市的2570亿美元市值。这意味着,让国油上市可以让马来西亚股市的市值立刻增加一倍,从2570亿美元,翻一番变成4640亿美元。 【点击:推新股上市吸引投资者 国油上市可增马股市值】

此外,联邦土地局持有近85万公顷的种植土地,比本地最大种植公司(以种植地面积来衡量)森那美(Sime Darby)近60万公顷的种植地面积还要大。如果把联邦土地局推上市,该机构随时可以取代森那美,成为最大规模的种植公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